113.09.18
今天邀請工會顧問劉梅君教授與學員分享勞動者的世紀大挑戰,現今斷裂的世界何其詭異,自由民主的價值實現於多數的歐美國家,竟然只限於政治民主,那經濟/產業民主?勞工被排除在企業經營外,德國的董事會裡面有一半的董事是勞工代表,在台灣僅國公營事業有勞工董事,但是參與經營權卻極其有限;勞動產出的所有權全歸雇主,勞動條件的決定權亦屬於雇主,勞動者被嚴重剝奪的權利,唯有以團結方式爭回來,也可以參考歐美行之有年的勞工合作社模式,台灣的成功案例為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
工資的合理標準以古典政治經濟學者主張,一人工資應能養活4口之家,依據社會再生產理論,工資應能讓勞工負擔的起生產及再生產成本,並且按等價交換原則,相較於台灣的基本工資,美國已經推動生活工資達20多年,最有名的案例為哈佛大學學生於2011年霸佔校長室並癱瘓行政大樓的行動,起因為哈佛大學縮減學校基層員工工資,學生冒著被退學的風險堅持20多天,最終成功幫忙哈佛基層員工爭取到生活工資。雇主買勞工的勞動力而非勞動成果,如果沒有剝屑老闆的利潤從何而來?因此勞工爭取更高工資的團結行動,天經地義!
下午非常榮幸邀請到新高市產業總工會何政家理事長與學員分享解決低薪問題-提高退休保障,82年時因為學習裝潢,2個月沒有配合公司加班,就被主管恐嚇不配合加班就會考績被打差,直接在公開場合詢問廠長憑甚麼因為不加班就恐嚇考績會被打差,工會的常務理事直接和廠長說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強迫勞動是有刑責的,那時我才清楚知道工會的功能,我原本無心擔任工會領袖,幫忙勞工爭取權利,提升勞工權益,變成我的中心思想。民國92年擔任工會幹部至今皆為了工會事務而不眠不休,日商老闆的思維相對於台資老闆遵循法令,很可惜在墮落的工會年代,因為安逸過太好,工會幹部都非常聽話,讓想要改革者感到力不從心,工鬥成立,未來將針對台灣勞動者權益包含台灣商船船員的勞動權益,船員下船居然連勞健保都不願意投保,尤其發生在中鋼運通這種國公營事業不帶頭善盡社會責任,卻反其道而行的壓榨勞動者,完全出乎我想像範圍。船員的權益完全被政府忽視,這必須要透過勞工集體展現意志,才有機會改變現狀。中鋼運通工會為了會員遭遇不公不義的對待,堅定罷工投票展現非凡勇氣。因為可以預見台灣未來社會的勞動條件只會每況愈下,若我們這一代不去為了年輕人打拼,去年工鬥行腳,期待政府解決低薪問題並提高退休保障,台灣的GDP從2000年至2022年成長了119%,總薪資成長卻不到10%,這也呼應了上午課程的勞動成果分配不均,台灣3萬以下低薪人數尚有184萬人,約佔18.8%勞動人口,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高房價、高物價、低薪嚴重影響年輕世代的生產意願,政府應政策性拉高薪資水平方可解決。成立工鬥的目的是要監督政府執行改革的勞工政策,我們希望台灣是富足安樂的社會,但是政府在照顧勞工的立場上,並沒有與時俱進,這些都是促使勞工團體走上街頭訴求權利的主因,強盛的國家必須藏富於民,而不是一昧的傾向資本家,勞動議題沒有人是局外人,每個勞工都深受影響,勞工沒人疼,勞動權益只有自己拚,全台灣的勞工必須要團結加入工會,關注自己的權益,才能避免淪為下流老人的命運。